周日,回顾一下本周。本周的上涨是最好的上涨,因为周二上涨猛烈,但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周二的猛涨?是经济预期好了?是海外不确定因素消除了?是杠杆资金都撤退了?好像都没有,总之周二上涨之后,也没有找到什么令人信服的理由。
实际上,没有理由的上涨反而是最好的,说明真的应该涨了。并且,上涨本来就不需要理由,只需要目的。
那么此刻A股上涨的目的是什么?对此我下面分三部分和大家详细说。
一,不能把金融强国给忘了
最近很火的六代机或许就是反攻号角,
军工,从战略相持,到战略进攻;
舆论,从战略防御,到战略相持;
金融,从战略防御,到战略相持。
过去12年,我们M2从95万亿增加到313万亿,增幅230%,老米M2从9.96万亿增加到20.99万亿,增幅110%。等于我们以比老米翻倍的增幅,却只有18%的贬值。比欧元、日元都强多了。

并且,几遍这两年的美元潮汐,我们也顶住了,进入战略相持不为过。
但比较一下股市,看下图,是美国股市市值占比。目前,美国股市目前占全球市值的 49%!

简直瞠目结舌,真的这么值钱?美国“七姐妹”拿出来两家就能买整个A股了。而中国多数优质资产都已经在A股里面了。
那么,既然在2024年初就定下建设成为「金融强国」的目标,那么2025年的股市A股接下来也不能太寒掺吧。
二,思维锚定不能有
谁都知道,按照经济体量来说,A股此刻过于渺小,但时间长了,很多人就锚定了。觉得天生就该如此,甚至都编出了理论,叫做工业国的股票就应该是低估值,因为制造业只是一个附加值最低的环节。
韩国制造业全球占比超过3%,GDP占比不到2%,但股票市值不到全球1%,德国制造业占比全球4.7%,股票市值不到全球总市值2%。日本制造业全球占比超过6%,股票市值5%,GDP占比4%。但即便按照这种比法,A股市值都太低了。
更何况,这些国家的制造业真就是纯制造,有控制了全产业链吗?而A股里有多少行情,真就是咱们一家独大,上下游全产业链控制,这能比吗?

三,股民的锚定
股民的锚定有过之无不及。比如10-11月的行情里,基本有点题材的都涨了,但很多人还是没赚到。就是因为思维都被锚定了,很多人就认定题材就是瞎炒,完全不顾,8000亿的杠杆增量,是市场的主力军的现实。总之,那些题材股,涨是乱来,跌是活该。然后就是看都不看,想都不想。
如果干脆不做,还不至于亏钱,但偏偏炒还是要炒的,结果就是买的不涨,跌起来却有份。锚定的恶果就在这里。
所以,后面要把握机会,很多人此刻就必须破除思维上的锚定,扩大信息来源,更多挖掘「底层逻辑」,从本源上去挖掘,比如底层交易数据。
比如此刻的上涨,不必在超跌反弹、价值回归这种思维里纠结,回归底层,股票要连续上涨,必然是机构持续积极参与,否则不会走出波段。但刚反弹、刚上涨的时候,能看得清这背后有机构在积极参与吗?

显然,刚开始涨的时候,是很分辨出来的,这是因为机构动作和散户、游资的交易本身就是混一起,并不好分辨。
但随着各金融模型日臻成熟及计算机算力的提升,通过对原始交易数据的收集、筛选、整理和挖掘,并通过模型进行比对后,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的特殊现象,比如「交易行为」数据,尤其是机构交易行为,因为其本身就具有连续性、规模性和重复性的特征,因此就可以揭示更多鲜为人知的交易细节。
然后通过这些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,就能看到,左侧股票再上涨创新高的背后,机构并不活跃,上涨是假涨;而右侧股票无论涨跌,机构一直积极参与,这种上涨是真涨。

而现在,股票上涨是大多数,但上涨机构有没有积极支持,这就未必了。但没有机构支持的上涨,不可能持续。
PS:
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,是我用系统观察的「机构交易特征」数据叫做「机构库存」。
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,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。
如果不看好的话,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?显然是不会的!
好了,本篇就到这了,赠人玫瑰手有余香,谢谢点赞。
声明
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,希望大家喜欢!
部分数据、信息,如有侵权,请联系本人删除。
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。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,都是骗子。
